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是稻作栽培的一项创新技术,具有封闭灭草,节水,增温、增产、促早熟,控制虫害,有效抑制病害等优势。同时,具有简单、省工,增效等突出优势,提高了覆膜插秧功效,实现了农业节水增效,农民增产增收,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的有效途径。
1水稻机械覆膜(降解膜)插秧作用
1.1封闭灭草
采用黑地膜覆盖,除草效果达100%,无死角,好于任何化学药剂除草。无污染、无残留,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投入。
1.2 节约灌水量
地膜覆盖具有保水、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,插秧前不需保持水层。插秧后,在畦沟灌满水,返青后沟内有水,膜面无水,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各灌水一次,可节约灌水30%以上。
1.3 增加土壤温度,提高肥料利用率,促进早熟
地膜覆盖、膜面无水,大大提高了土壤温度,促进了根系发育,提早成熟(10天左右)。
1.4 控制虫害,有效抑制病害
地膜覆盖无深水灌溉,减少了适宜虫害、病原菌的生存环境,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。
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
2.1节约用药成本
水稻机械覆膜(降解膜)插秧有效控制了病、虫、草害的发生,基本省去了除草剂、杀虫剂、杀菌剂的购药成本,可节约各类农药成本40元/亩以上。
2.2 节约人工成本
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比人工地膜打孔、覆膜插秧节省人工插秧费300元/亩以上,节省施药人工30元/亩。
2.3 增产增收
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比常规前期植株颜色较深,分蘖数增加3个左右,增产水稻50公斤/亩以上,增产率达10%以上,随着质量的提高销售价格相对提高0.8元/公斤(6.0元/公斤),增加收入40元/亩,也共节支增收410元/亩。
2.4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
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的推广,节省了投入成本,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投入,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,实现了农业节水增效,农民增产增收。减少了环境污染,保护了生态环境,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3 技术要点
3.1 选择适宜作业田块
采用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的地块必须选择灌水方便,保水性能良好、犁底层较硬,适宜高速插秧机作业,单池面积较大的稻田。
3.2 选择适宜品种、培育壮秧
由于水稻机械覆膜插秧可提高地温,增加积温,品种的生育期可适当长些,提早播种。
3.3地膜的选择
地膜为可降解膜,厚度0.008毫米,颜色为黑色(除草效果好),提前准备地膜8公斤/亩。
3.4机械选择及工艺
高速插秧机、覆膜机配套使用,目前应选择洋马2ZGQ-6G(VP6G型)乘坐式高速插秧机,配套丰之源公司的覆膜机械,实现了起畦、覆膜、打孔、插秧、自动切膜等一次性完成。
3.5精细整地
翻地深度适宜、整地无土块、耙后平整,然后清理出田内稻茬和秸秆,以防顶破地膜,田面达到平整,田平泥融,否则膜泥不能紧贴,易产生气泡,降低后期抑制杂草效果和插秧质量。
3.6科学配方施肥
施足底肥,整田前亩施2000公斤优质农家肥,然后深翻一遍,再均匀撒施50公斤复合肥、10公斤尿素,随后将大田表面耙平,使土壤与肥料混匀。
看苗追肥,叶面喷肥。结合灌水看苗追施适量尿素。肥料撒于厢面后灌水淹没膜面,同时扎紧田豁,使肥料随水渗入地膜孔内。水稻破口期结合病虫防治,叶面喷肥1~2次。
3.7田间管理
插完秧后,及時灌水,薄膜面上有一薄层水,沟内有水,畦面基本无水。返青后做到沟内有水,膜面无水,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各灌水一次。整个生长期内做到沟中有水、膜面无水,保证畦面膜内土壤湿润。孕穗期保持浅水层,灌浆期间间歇给水。
3.8 病虫害防治
以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为主,化学防治为辅。培育壮秧、增施农家肥,应用性诱剂、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,生物制剂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。